- 发布日期:2024-11-22 22:08 点击次数:174
受消息提振,半导体芯片赛道近期人气重聚,不少板块概念股也频频迎来上涨行情。东莞证券近日研报指出,据工信部数据,5月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同比、环比大幅增长,下游终端复苏明显。近期存储、面板等电子产品价格也有所回暖,随着业内厂商严格控制稼动率,叠加下游终端需求逐步提升,电子行业景气度有望于下半年触底回暖。
此外,近期多只光伏股(申万二级为光伏设备)披露中报预告和半年度相关数据,截至发稿时,阿特斯以2.7倍至3.55倍的业绩预期增速(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位居第一,公司表示,其业绩实现高增主要源于光伏行业发展和公司市场开拓带动营收同比上升,同时,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此外,时创能源、捷佳伟创上半年业绩预期增速分别达70%至92%、45%至60%。
近日,此前跌跌不休的硅料价格有所企稳,且部分品种小幅探涨。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7月5日数据,国内N型料价格当周区间在7.2-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7.4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68%;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6.00-7.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6.57万元/吨,周环比持平。
增程车,从诞生之初就背负骂名。
原因很简单。虽然同样都是可油可电,但与插混相比,增程总给人一种鸡贼的感觉。有人认为它是油车救星,有人说它是电车的包袱。
有人会把增程技术的祖坟挖出来,认为增程技术的历史和内燃机一样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而且因为其构型简单,说明这是一项“老旧”技术,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有人会增程车虽然归为新能源车,又喜欢强调电驱体验和超低的油耗,但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的体验不佳,馈电油耗甚至超过普通燃油车。
更多人会认为增程“用油发电”等于“脱裤子放屁”,相比之下,插混给人的印象反而会比增程来得更“坦荡”。
但是现在,全行业都开始要为增程“正名”和“洗白”了。
就在最近举办的增程技术发展论坛上,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给予了评价。他明确表示,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属于电动车类别,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因为无论是增程式电动车还是纯电动车,它们的驱动方式均以纯电为主。
这应该算是官方从业人士第一次给增程技术定调,并且是将增程定义为电动车,而非PHEV。
为什么要给增程“正名”?
今年以来,包括插混和增程在内的PHEV车型销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纯电车型。1-8月,PHEV同比增长高达75.6%,而纯电的同比增长仅有16%。
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8月单月销量数据显示,PHEV同比增长达到了96.9%,而纯电同比增长仅有18.5%。
也就是说目前的新能源市场,纯电增长正在逐渐进入阶段性的天花板,再往后主要靠PHEV支撑。从政策上讲,新能源月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未来针对新能源车的扶持政策必定会逐步减少。而首当其冲被政策排除在新能源之外的,就是PHEV。
这时候把增程定义为电动车范畴,将来增程或许能够和纯电一样继续享受政策支持,算是保留了新能源车接下来的增长支柱。
而PHEV当中,增程又是中高端车型的首选。
最佳的例子就是理想和问界。二者目前位居新势力销量榜上的前两位,都是以增程车型为主,并且都是定位在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理想去年已经盈利,而生产问界的赛力斯今年上半年也净赚了16个亿。
另外,像是零跑、深蓝等品牌,它们的增程车型市场表现也远好过同门的纯电车型。
这反映出了几个问题:
首先,大部分守旧、从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但对纯电车仍持有怀疑态度的用户,他们往往会接受增程车作为这个过渡时期的选择,这批用户的基数是非常庞大的。
其次,增程由于其构造上的“简单”,省掉了变速箱这个“难题”,做纯电的车企,特别是新势力车企更容易掉头回来做增程,而且更容易盈利。
眼下,传统车企因为在内燃机和变速箱上有多年的沉淀,更倾向于走插混路线;而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车企开始掉头做增程。
即将在月底上市的阿维塔07,作为阿维塔的首款增程车型,热度不减,明年深蓝还将推出更大电池的增程车型;另一边,小鹏汽车也即将在明年正式量产增程车型。
算下来,现在车圈里只还有蔚来一家在坚守纯电单一路线。其他新势力都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增程产品。
所以,站在企业的生存角度,做增程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另外,在纯电路线短时间内无法追赶中国品牌的前提下,大众、丰田、通用等合资车企目前都已经开始将插混作为接下来的重点发展目标。
从竞争上来说,未来,自主与合资之间,不再是燃油和电动的竞争,增程与插混迟早必有一战。
不可否认,增程式技术确实不是什么新技术,但存在即合理。内燃机技术同样历经百年,但这百年里也并没有人吐槽其为老旧技术。
更何况在线配资网,从政策、用户、企业角度,现阶段都有着力推增程的动机。人们对增程的误解,是时候该消除了。